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1222|回复: 7

为什么要格物,为什么要正心

[复制链接]

26

主题

85

回帖

1036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1036
发表于 2023-11-21 21:53:10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心是什么呢?这堪称千古之谜,关于这个问题,似乎总是玄之又玄。

不管人们都怎么样理解,这个版块取名“格物正心”,对什么是心有清晰的定义。

在此“心”有两层含义,其一是目的,其二是三观(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)。

目的之“的”,意为“箭靶的中心”,目光放在箭靶的中心才好一箭命中。

有了好箭术之后,以什么为靶心将变得非常重要,因为一旦射错对象破坏力巨大,所以需要正心。

而如果把心作为三观来解,正心就是及时修正三观,这同样非常重要。

比如说世界观如果有问题,也就是说对真实世界的认知与实际情况吻合度不行,明明是毒药却认为是美味,这非常危险。

其实,寻找正确的靶心与及时修正三观并不是两件事,关于目的的推敲本身就是三观修正的重要内容。

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,这十个字如果用箭术训练来对应,大致如下:

格物相当于把玩、研究弓箭;
致知是慢慢熟知了弓箭的特性、规律;
诚意是技术娴熟、命中率高;
正心即别往自己的亲人、朋友身上射。

格物不一定能够致知,认知多了也不一定能够变成诚意,其中的关键在于正心。

因为,会有兴趣推究事物的规律(即格物),背后必然有目的驱动,有致知的目的才会产生致知的效果,否则格物将只能是格物。

同样的道理,缺乏产生诚意的目的,知识多了也可能只是负担多了,产生不了真实本事。

而如果只正心不格物,则相当于想要建高楼却不想要砖瓦材料,一切只能是空想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
26

主题

85

回帖

1036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1036
 楼主| 发表于 2023-11-23 08:10:12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问:什么是诚意?

答:诚,言成。说出的话能够兑现,这种意即诚意。

问:意是指意愿?

答:意愿,意识状态,心理状态。

问:致知是研究搞明白规律,意愿就能成了?既然已经成了,为什么还要说正心呢?

答:诚意就是箭能够射中了。虽然能射中了,但是,如果随便逮个人就射,还不如射不中。

问:修身的身是指什么呢?

答:身体。

问:物格—知至—意诚—心正—身修—家齐,为何正心放在修身之前?正心怎么就能修身了呢?

答:心不正,身体强大了不正好搞破坏吗?

心正了未必身体能强大,便如格物未必能致知,致知未必能诚意,诚意未必能正心。

前者只是后者的必要条件,不是充分条件。目的有问题,格物只能产生格物、致知只能产生致知、诚意只能产生诚意。

问:这样的话正心要在格物致知诚意的前面,心先正再去格物致知?

答: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就像一个人的五脏六腑,不能因为心脏重要就先只管生长心脏,别的器官不生长光心脏生长,人就会畸形甚至死亡,心脏也必然长不好或者死亡。

整体均衡发展效率才是最高的。

1

主题

16

回帖

159

积分

注册会员

积分
159
发表于 2023-11-27 10:26:57 | 显示全部楼层
人所有的观都能涵盖在三观里面吗?比如,宇宙观、医学观等等。目的与三观的关系是什么?为什么我这些年总是不停地在刷新三观,三观有终极版本吗?

26

主题

85

回帖

1036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1036
 楼主| 发表于 2023-11-28 10:33:16 | 显示全部楼层
闫东琦Annie 发表于 2023-11-27 10:26
人所有的观都能涵盖在三观里面吗?比如,宇宙观、医学观等等。目的与三观的关系是什么?为什么我这些年总是 ...

三观的“观”,是我们观察各种事物后沉淀下来的理解、总结,也就是对这些事物建立起来的模型。

因为世界包括了一切,所以,世界观囊括了各种观,人生观、价值观实际上也是世界观里面的内容,只不过比较集中于人生、价值这样的主题。

宇宙观与世界观类似。但宇宙观偏向于指对物质、宇宙、时空的理解,偏于物理学角度;世界观则比较驳杂,对物质、宇宙、时空的理解可以归属于世界观,对柴米油盐的认识一样可以归属于世界观。

医学观是对医学的认识,是世界观的一部分。

目的是一个人在面对现实时因其三观产生的企图。比如说我们的世界观认为大火会烧毁很多东西、水能够灭火,我们的人生观、价值观认为房子及房子里面的东西对我们很重要,那么一旦房子着火了我们马上会产生找水的目的。

同样的现实情况,当三观发生了改变,目的也可能发生改变。如上述例子,当我们发现灭火器比水更好使时,就从找水变成找灭火器了;而一旦发现灭火器不好找,则目的又变成找水;发现两者都找不到时,目的变成了赶快冲出去先保命再说。

上述导致目的变化的三个发现,都是三观发生了某些变化。第一个发现涉及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变化,第二、第三个发现涉及世界观中关于周围空间布局认识的变化。

而各种目的的背后,会指向一个统一的目的,可以称之为“核心目的”。整个目的系统归属于人生观,如果没有一个相对能够长期稳定的核心目的,则各种目的难以构成整体就会烟消云散,所有的目的都消失生命也就消散了。

你这些年一直在刷新三观,说明你经常在反思,或者现实经常指出你原来三观的缺陷导致你不得不进行修正。

三观就像一套软件一样。会不会有终极版本呢?那就看作者准备不准备更新了。只要愿意推敲,总会有比原来更先进的系统。当然,也存在越推敲越倒退的可能。

1

主题

10

回帖

77

积分

注册会员

积分
77
发表于 2023-12-1 12:12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怎么理解正心呢?

和大怨,必有余怨。正心是没有怨气吗?

看起来正心比较关键,那么如何向正确的方向修正呢?

26

主题

85

回帖

1036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1036
 楼主| 发表于 2023-12-3 13:12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睿睿 发表于 2023-12-1 12:12
怎么理解正心呢?

和大怨,必有余怨。正心是没有怨气吗?

就像我们在搬一个比较大的重物,如果我们能够把全部力量的合力用在那物体的重心位置,就好用力,能比较平稳搬动,这时候说明我们在发力时那心放正了。

如果力量没有合在重心位置,它就会发生转动,感觉那物体很不听话,我们有可能会因此把自己的身体给伤到。

同样的道理,当我们应对现实各种情况时,如果感觉费劲,感觉现实很不听话,就意味着我们的心没有放正,这就需要反思,从而找到正心的状态。

点评

如何修正,就如我们用镜子来正衣冠。得有镜子,否则修心只能瞎修,很有可能越修越歪还不自知。对于修心来说,现实的人、事、物就是镜子。  发表于 2023-12-3 13:18

1

主题

17

回帖

133

积分

注册会员

积分
133
发表于 2023-12-13 09:05:10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在先生的指导下,我射中了几个小目标。还有更难的目标,需要我正心去攻克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缘督养心斋 ( 京ICP备13003342号 )

GMT+8, 2025-4-20 02:01 , Processed in 0.053698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